俗话说,人老腿先老,年纪一大,腿脚不利索是常有的事。
65 岁的张大爷,年轻的时候是个登山爱好者,现在稍微走几步路,就腿脚没力要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。
而且经常觉得腿脚发麻,夜里还要腿抽筋,张大爷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缺钙,所以就没在意。
直到有一天起床后,张大爷突然眼前一黑,左腿没办法动弹,直接晕了过去。家人连忙将其送往医院,经检查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,而且情况严重,必须截肢才能保命!
怎么只是腿抽筋,会要截肢这么严重呢?
腿抽筋,有可能是血管堵了
腿抽筋,医学上被称为"腿痛性痉挛",主要表现为腿部肌肉突然、剧烈、不自主地收缩。
有研究表明,经常腿抽筋的患者,尤其是夜间加重的中老年人,很可能是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。
老人血管动脉硬化后,腿部供血减少,血流不畅,代谢产物不能被血液带走。当代谢物积累到一定浓度时,会刺激肌肉收缩,从而引起疼痛抽筋。
因为人在休息或睡觉时,腿部血流减慢,代谢产物容易积聚,所以夜间情况会加重。
除此以外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还会伴随出现以下 4 种情况,大家一定要当心!
1
--- 腿疼、腿麻、腿发凉
下肢会比身体其它部位更怕冷,而且双腿温度明显不一致,发病初始到最后,疼痛、麻木和发凉的症状会一直存在。
2
--- 间歇性跛行
走一段路会感到腿疼、腿脚无力,休息几分钟,症状消失,再走一段路又会感觉到疼。如果跛行的距离越来越短,表明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,需要及时就医。
3
--- 静息痛
如果间歇性跛行时没有积极治疗,病程就会发展而出现静息痛,即不走路时腿也会痛,夜间加重。此时血管可能完全闭塞,极易发生意外。
4
--- 坏疽
这是最坏的情况。人无法正常行走,小腿或脚趾都已发生病变,可能就要通过截肢的方式来治疗。
3 招自查腿部血管情况
一看:
看水肿:以一侧肢体为重,就是一侧腿水肿,另一侧腿正常,水肿早上症状轻,晚上加重,久立后肿胀加重,平卧休息后缓解。
365建站看颜色:把脚搁高至 45 度角,坚持 2 分钟,如果有一条腿皮肤苍白,等把腿放下恢复正常坐姿后,这条腿皮肤颜色变为潮红,就说明这条腿已经出现了缺血情况。
二摸:
摸足背动脉:足背动脉在脚背,如果腿脚是好的,会摸到强有力的脉搏跳动,而且随着心脏有规律的跳动。
摸胫后动脉:胫后动脉在脚的内侧面,手轻轻放在胫后动脉,就能感觉到脉搏跳动。
三捏:
坐在椅子上双腿放松,用手轻捏小腿肚,测试两腿的小腿肚是不是一样松软波动。如果一侧的小腿肚呈紧绷状态,可能是下肢静脉淤滞,建议及时就医,切忌自行按摩。
简单 3 步,预防病变危机
第一步:2 个窍门保护腿部血管
1、冷热水交替淋浴—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
冷水温度宜 12 ℃ ~16 ℃,热水温度宜 40 ℃ ~44 ℃,先冷后热,每次持续 2~3 分钟,整个过程交替 5~10 次,最后以热水浴结束。
注意:如果是年纪偏大或体质较差者,不宜使用温度太低的冷水,此法建议咨询医生后使用。
2、踝泵练习—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
平躺在床上,用力勾脚,脚尖朝向自己,保持 10 秒,可双脚一起做。做完勾脚后,可将脚尖往下进行放松,同样是达到最大限度时保持 10 秒。
注意:下肢循环有障碍者慎做,如需锻炼下肢力量,建议这部分患者先咨询医生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第二步:积极控制原发疾病
60 岁以上人群;
有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的"三高"患者;
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;
有长期头晕等不适症状,尚未明确诊断;
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感到胸闷、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,尚未明确诊断;
诊断明确的冠心病、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;
需长期卧床的人。
以上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人群,因此日常一定要特别重视腿部不适症状,定期做体检,并积极治疗原发病。
第三步:改善生活方式
饮食: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,多补充一点卵磷脂,可以有效减少体内胆固醇的数量,对保护血管动脉、减少血管堵塞是有效的方法。此外,平时注意粗细搭配,多吃绿叶蔬菜,少量饮酒等都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好方法。
运动:每周从事 150 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,平时可以多做蹬自行车、勾脚背的动作,能够锻炼下肢,改善血液循环。
戒烟:吸烟后,烟雾中含有的多种有害物质,如尼古丁等会通过升高血液粘稠度、损伤血管壁,最终导致血管堵塞。所以一定要远离烟草,并且避免吸入二手烟。
总而言之,血管堵塞就是人体的"不定时炸弹",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引爆。所以我们要定期的检测,做好预防,加上生活调理,才是保护血管的关键。
文章作者:柯柯
图片来源:摄图网
本视频 / 资讯 / 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使用,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,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,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。如需转载,请在公众号下留言。
每天动动脑,身体不易老
是笔不能画,和电是一家,要知有无电,可去请教它。(打一物)
(上一期答案:焚)
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
一起来猜猜猜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