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建伶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冬季天气寒冷,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。无论感冒、流感还是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如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,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。因此,科学认知呼吸道疾病防控知识显得尤为重要。
365建站一、认识呼吸道疾病
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类:首先是接触传播,其中包含因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产生的直接接触传播形式,以及在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,再去触摸口、眼、鼻等部位从而引发的间接接触传播;其次是借助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进行传播的方式。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普通感冒、流行性感冒(流感)、急性气管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等。
一般感冒:这种疾病一般是由鼻病毒等病原体导致,其表现为咳嗽、发热、鼻塞、打喷嚏等;流感病毒导致的感冒:这种疾病的表现比一般感冒更严重,有高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等症状;肺炎:由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,表现为高热、咳嗽、咳痰、胸痛等。
二、科学预防
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、增强个人免疫力,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。(一)勤洗手。用流动水和肥皂或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至少20秒。洗手后,应使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进行擦拭,避免使用共享的毛巾。在进食前、离家后、接触到公共设施之后,都应该进行清洁。(二)戴口罩。选用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,普通人群日常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即可。确保口罩覆盖口鼻,金属条贴合鼻梁,避免漏气。当口罩变得湿润或受到污染时,应该立即更换,一次性口罩不能再次使用。(三)保持社交距离。尽量保持与他人至少1米的距离。在公共场所、交通工具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能密集出现的场合,尤其要注意保持社交距离。(四)通风换气。每日开启窗户通风换气的次数应不少于3次,且每一次通风的时长需保证在30分钟及以上。确保环境通风良好,定期清洁和消毒空调滤网。(五)健康饮食。增加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食物的摄取量,诸如各类蔬菜、水果以及全谷物等等。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,如鱼、肉、蛋、奶等。少吃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饮食清淡。(六)适量运动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。每周保证开展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累计时长至少达150分钟,或者进行不少于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。运动前后适当热身和拉伸,避免运动损伤。(七)充足睡眠。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~9小时的睡眠时间。保持营造安静且光线适宜的睡眠空间,杜绝噪声侵扰与强光刺激,以保障良好的睡眠环境。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,避免熬夜。(八)按要求接种流感、肺炎疫苗等相关疫苗,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三、科学应对
一旦感染呼吸道疾病,科学应对可以缓解症状、缩短病程、防止并发症,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:(一)及时就诊。倘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等相关症状,务必即刻前往医院就医。在就医的过程中,必须佩戴口罩,切不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就医期间,要如实向医生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、接触史等信息。(二)居家隔离。确诊或疑似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居家隔离。采取独居的方式,使用独立的卫生间,杜绝与家人进行接触。定期对居家环境进行消毒,如门把手、桌面、地面等。(三)对症治疗。可优先尝试物理降温手段或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。合理选用止咳药适度服用,多喝水,保持呼吸道湿润。使用化痰药,促进痰液排出。如发生头痛、全身酸痛等症状表现时,可依照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,以缓解不适。(四)观察病情。记录:记录自己的体温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状变化。遵医嘱定期复查,了解病情恢复情况。如出现呼吸困难、持续高热不退等严重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(五)心理调适。保持乐观、积极的心态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通过听音乐、看书等方式放松心情,减轻焦虑情绪。与家人、朋友保持联系,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。
四、特殊人群的防控措施
特殊人群如儿童、老人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等,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,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。因此,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。(一)儿童接种疫苗。及时接种流感、水痘疫苗等呼吸道疾病疫苗。悉心引导儿童养成勤洗手、杜绝随地吐痰以及不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。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,增强免疫力;(二)老年人定期体检。定期开展全面健康检查工作,以便能够及时、精准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,并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治疗。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,如散步、太极等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,减少感染风险,最后,老年人应注意保暖,尽量多做呼吸操和腹式呼吸训练;(三)孕妇产检。定期进行产检,了解自己和胎儿的健康状况。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,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。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。外出时佩戴口罩;(四)慢性病患者。遵医嘱按时服药,控制病情。定期进行相关检查,了解病情变化情况。通过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。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,尽量减少外出,避免感染。
防控呼吸道疾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只有了解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、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