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病,临证之际,首辨患者体质的阴阳属性,病机的寒热虚实?为诊断首务。如果不能辨认病机的寒热属性,处方用药,就失了正确的依据,方向不明,寒热误用,不是把人治死,就是让病情加重。一个医生,肩负病人生死大任,岂能轻率?
寒热之辨,为什么这么重要?因为物理学中,有“热胀冷缩”原理,这一科学原理,同样适合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。
体内温度偏高,则让毛细血管肿胀发炎,毛细血管因肿胀而闭塞,让血脉不通,能引起各种炎症,能引起发热,头昏脑胀,二便不通,甚至神志不清,及各种出血。内热严重的,可至四肢冰凉,脉搏微细,极易误诊为寒证。《伤寒论》书中称为热厥,最易误诊误治。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张锡纯,在他的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鼠疫条中,有详细论述,可以参观。其治法,投以大剂白虎汤,加入鲜芧根,大清其热,可以起死回生。
体内温度低下,则让毛细血管因冷而收引闭塞,同样导致血脉不通,血液不行。同样能引起发热,引起二便不通,或呕吐泻利,四肢逆冷,或各种出血,严重的也能神昏谵语,如见鬼状。这时的治法,只宜大温大热,四逆汤,通脉四逆汤之类,大热之,大温之,庶可起死回生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这里就关系到如何正确判断体内温度高低的问题?
审察病人 体内温度的高低,中医叫做寒热辨证。西医由于不会脉诊,不会舌诊,所以对病人体内温度的高低问题,一无所知。西医只会用体温计,去测量体表温度。但是这个体表温度,跟体内温度,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。病人体内冷得要死,体表仍可发热,甚至是高热。病人体内热得要命,体表未必发热,甚至肢冷脉伏。昆仑山终年积雪,地球深处却是岩浆高温。六月酷暑,热得要命,井泉深处,却冷得发抖。中医所讲的寒热,不是指体表的寒热,而是指脏腑内部的寒热。体内的寒热,才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。
中医因为有舌诊,在高明的中医那里,体内是寒是热,可以一望而知,准确率基本上达到99.9%以上。如果再结合脉诊,体内寒热,就更无遁形了。
原子弹之父钱学森,为什么说“中医是超前科学”?仅这个舌诊和脉诊,让西医再研究一万年,也搞不清楚。既然不知道病人体内温度,还去盲目用药,盲目治疗,怎能不死?
365站群白血病,渐冻症,新冠病毒,为什么死了那么多人?病人体内,明明已经大寒,却视而不见,只能看见表面的发热,表面的出血,就来用各种凉药,“抗菌消炎”、凉血止血,哪能不尽归鬼域?
宣传中医的科学性,保卫人民健康。
欢迎好友转发。
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4.12.7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