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人用Deep Seek,请它:给风寒感冒的孩子开一张方剂,仿照《伤寒论》的小青龙汤。它深度思考29秒给出回答,这个效率估计秒了百分之99.9%的中医。细看其思考过程和给出的方子估计秒了50%的中医,AI技能强大不得不服,这也引发我的深思,科技如此迅猛发展,中医人寒窗苦读、背诵千穴万方,意义何在?
非常震惊Deep Seek的表现,也借此机会,与诸君共探中医研习之道。
在传承千年的中医研习中,背诵经典确为筑基之法,但若困于机械记忆,恐与先贤“授人以渔”的初衷渐行渐远。当AI智能系统已能瞬时调取十万方剂、解析百万医案时,我们更需深思:医者真正的价值,在于成为活体“中央处理器”,而非移动“医籍存储器”。
站群论坛一、走出记忆迷思,重识思维本源
《伤寒论》实为动态辨证框架,四两拨千斤之巧思典范,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”八字,道尽中医因时、因地、因人的灵动智慧。经方的组方原理,远比背诵条文,更能滋养临证思维。建议每遇经典,先解三问:此方因何而立?此证因何而变?此药因何而配?
二、构筑两大核心能力
1. 病机洞察力:在纷繁症状中捕捉关键证候,了解证候形成机制,如从“恶寒发热无汗”见风寒束表,寒邪损耗人体热量则恶寒,寒主收引凝滞,毛孔闭塞而无汗,人体产热增加以散寒,毛孔闭塞,热不得出则发热。病位在肺卫,应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,帮助人体驱寒,麻黄汤是三拗汤+桂枝,三拗汤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,桂枝驱寒,故用于风寒表实证。
2.古今贯通力:让经典理论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,如将“卫气营血”辨证融入病位诊疗。
三、实践四步精进法
1. 跟师重脉络:记录老师临床时的辨证切入点,而非单纯抄方
2. 读案画经纬:用思维导图梳理医案中的理、法、方、药诊疗思路
3. 临证勤溯源:诊疗后对照经典,反思处方与经方思维的契合度
4. 善用新技术:将AI作为辅助工具,专注其无法替代的辨证灵活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先贤早有明训:“医者意也”,此“意”非凭空臆测,而是基于经典框架的创造性思维。让我们携手突破“背书工”的桎梏,在临床实践中锤炼,使中医智慧真正成为流动的生命体。
愿与诸君共践知行合一之道,让千年岐黄之术永葆生机,造福全人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